20世纪以来,或许更早,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两个内部失衡的经济体系之间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一方面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可以肆意高消费,因为他们有高福利,“双高”意味着内部经济的严重失衡,也就是所谓低储蓄率、高消费的失衡。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这种失衡可以说到达了顶峰,美国居民储蓄率为零,甚至是负数,这使得经济很难维持长期的增长。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等东亚国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高储蓄、低消费。
这两种失衡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形成了互补关系,应该说,东亚国家和地区利用了西方国家内部的失衡,成功发展了自己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因为西方国家储蓄不足,所以他们能够容许东亚国家和地区向其大量出口,以获取较廉价的商品,而东亚国家和地区则用西方国家的需求来弥补自身内部需求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从日本开始,到韩国、马来西亚等,都是利用这种外部的平衡,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把这种互补关系称作‘镜像互补’,就像照镜子一样,两个人正好是相反的,两个人各自都很难维持稳定的增长,但这种互补关系使得西方国家在很低储蓄率的情况之下仍能够维持高消费,使得东亚国家能在低消费的情况下仍能获取高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