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于1月12日在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缩写SAIS)就美中经济关系发表题为“美中经济关系的前进道路”(The Path Ahead for the U.S.-China Economic Relationship)的演讲。以下是事先准备的演讲稿全文,由美国国务部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全文开始)
非常高兴来到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
贵院在公共政策和教育战线中最具重要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帮助美国人民了解世界和我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堪称是佼佼者。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他国家的目标、意图和能力,我们就不能有效地寻求我们的国家利益。
下个星期,奥巴马总统将在白宫接待胡锦涛主席。
此次国事访问正值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处于重要过渡时期。
全球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但此次危机留下的创痕需要多年时间才会平复。危机也使大型发达经济体和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轨迹产生日益扩大的差距。
当很多主要经济体依然面临危机后的重建挑战时,很多新兴经济体已经进入应会是长期快速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收入带来对资源和投资资本的更大需求。
美国的增长处于这两种不同道路之间。我们的增长速度很可能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一半,但大约为欧洲和日本的一倍。
这一动态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平衡,使贸易和金融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
在这一新的全球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是如何处理好转型的下一阶段,即从依靠外来需求和技术的国家控制的发展中经济转向靠内需和创新带动增长、更加由市场导向的经济。
今天,我想谈一谈这些变化对美中经济关系及对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含义。
中国为美国和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机遇,但其规模、崛起速度和政策越来越引起美国和很多其他国家的担忧。
为给这些担忧提供一个背景,我想首先阐明一下有关两国经济关系的几个基本论点。
首先,美中经济关系为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虽然两国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但两国的经济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
第二,中国在向更开放、更为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时,面临一系列相当复杂的挑战。中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非常符合我们的意愿。
第三,我们在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点关注领域——从汇率到对知识产权的处理——反映着中国需要作出的符合其根本利益的改变。为了促进其本身的长期繁荣,中国最终需要有这些改变。
第四,也就是最后,我想强调,美国的繁荣极大地有赖于我们奉行增强美国竞争力的经济政策。虽然我们鼓励中国实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但我们要明白,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力量不是取决于中国领导人作出的选择,而是我们自己在国内所作的选择。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已成长为一个主要的经济力量。
这种增长的动力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劳动力增加和历史上最浩大的从农田到工厂的经济迁徙。
但是,中国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增长也是由于中国获得了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市场、投资和技术。
这种开放与多边的体制,包括贸易和投资体制中规则与责任之间的相互平衡,是中国向世界开放之前几十年在美国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该体制创造的机遇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极其重要,对中国能否继续增长仍然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美国,但美国也从迅速扩大的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获益良多。
这种关系的好处很难用一个统计数字来概括,但请谨记这点:
今年美国可望向中国出口1000多亿美元的服务与商品。我们到中国的出口正以高于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口一倍的速度增长。
这些出口支持着全国各行业数十万的就业机会——从高科技到大豆、飞机到汽车、从叉车到金融服务。
我们对相互的成功投入甚多。
在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我们主要侧重于两个主要目标。
首先是为美国公司出口和销售到中国市场扩大机会。这要求为在中国、美国和世界各地与中国公司竞争的美国公司开辟一个更公平的竞争市场。
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促进改革,减少中国对外销型增长的依赖,并鼓励向国内消费和投资转变。作为其中一项内容,中国的汇率需要根据市场因素而加强。
我想简要地回顾一下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一些担忧和取得进展的幅度。
首先,关于中国的更宽阔的竞争格局和我们在中国竞争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制高点仍然为政府所控制。
中国企业和工人能够利用一系列优惠和补贴的优势,借助贸易壁垒的屏蔽而经营,这使他们享有相对于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和工人的竞争优势。
他们可以低代价得到资金、土地和能源。在得到政府合同上享有优势。
第二,侵犯知识产权在中国的许多行业仍然很普遍。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在中国创新的新政策,旨在有利于中国技术而不利于外国技术,包括在巨大的中国政府的采购市场中。
在这些做法违反了中国的国际承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利用美国和国际贸易法律赋予的补救办法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而中国已经在逐步采取行动,解决我们所担心的一些问题。
政府最近推出了新的执法措施,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迫使中国公司支付他们所使用的知识产权。
中国领导层已承诺扩大美国企业进入政府实体采购市场的机会。
政府已承诺不歧视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
我们欢迎这些承诺。它们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敦促中国把这些承诺转化为更多进展。
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政府主导束缚了中国经济内部的竞争力,妨碍私营部门对增长充分发挥作用。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不能推动创新。
除了我上述提到的改革,我们希望鼓励中国绝对脱离过去几十年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转向由国内消费推动的增长模式。
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如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它不能继续依赖国外需求来实现增长。中国政府已经采用了一个综合改革项目来重新平衡经济,转向以国内需求带动增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